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

方老師07/08年度推介—《打倒符碌—做個有料大學生》

打倒符碌—做個有料大學生》(升級版),劉紹麟,學生福音團契出版社(香港),2003-10 (索書號 855 7220)

「既然說大學生,跟我們說來幹啥﹖」
「我又不指望讀大學」

如果只是給大學生讀的話,這本書怎麼還放在中學裡呢﹖

現在的「大學」,是指英文的「University」。但中文裡的「大學」,本來是指「大學問」。「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大學之道」不是指聯招和拔尖,也不是指讀書考試,而是講做人(明明德)、講教學相長(新民)、講求進步(止於至善)。

同樣道理,這本以「大學生」為名的書,也絕不只是一本「大學生手冊」。

教育改革之後,很多以前在大學裡做的事,現在中學也會做。例如專題研習就有點像大學的導修課,報告有如簡單的論文﹔職業導向課程又像大學生「出field」實習……至於學生談戀愛、使用圖書館、管理時間、面對失業等等,就更不分大學中學,一體適用了。雖然兩者的深度、寬度有別,但本質相似。

可是,本書絕不單止討論這些「技術」問題,更討論到不少「做人」問題。

現在的人經常說大學生「頹」和「符碌」。為何會這樣﹖種種問題,其實只源於「人生無意義」。人生沒有意義,就沒有值得努力的目標(理想)﹔沒有值得持守的價值,也就沒有必要把持自己,做盡傷天害理的事。

人生沒有意義,就算讀了大學、找到工作,也只是隨波逐流、行屍走肉。
人生有意義,縱使遇上災難、命途多桀,心中仍有「定海神針」、有方向可循。

作者是基督徒,但讀者無論是否教徒,都值得反思。我們有沒有時常反省自己的生活﹖還是以教條代替自己的思考﹖無論你的信仰是甚麼,如果信仰沒有真正落實到生活當中,那麼信仰的意義何在﹖

「求學」,並非止於讀書。無論成績好壞,只要從理想出發,無論或動或靜、從課室到街頭野嶺,一個有心人總可以細心觀察,學到很多東西。我在大學生涯臨近完結(第三年)才讀到這本書。我認為作者所講的做人道理,就算不是大學生,也一樣合用的。反正大學生活只是進入社會之前的一站罷﹖

沒有留言:

圖書館與桌上遊戲學會節目表

除了圖書館,還有廉宜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