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1日 星期日

曾麗娟老師18/19年度推介《第七天》

作者:余華
索書號: 857.7 8044
出版社:麥田出版 (封面﹕商務)
學習領域:中國語文教育

高中同學一定記得《活著》的作者余華。至今他已經出版了四部長篇小說,六部中短篇小說,你看過多少部?《第七天》一書,是記述故事主人翁─楊飛死亡後的七天,在「死無葬身之地」遇到的荒誕事。

書的內容既誇張又寫實,這是余華一貫的寫作風格。余華大部分的小說都是悲劇,但總讓愛閱讀的或不愛閱讀的人也看得津津有味、廢寢忘餐、愛不釋手……不是嗎?中四同學還記得看過的《活著》嗎?該書寫的是大躍進年代,捐血致死的荒謬事;但官僚制度,卻令事件寫實得令人悲痛!至於另一本余華的作品《兄弟》,從文革的「暴力」寫到開放改革的「暴利」,顯示當時社會的喧囂和醜態。而《第七天》,看的正是我們生活的年代,反映中國當代千蒼百孔的社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能不看嗎?

《第七天》的故事內容,就從楊飛被餐廳爆炸炸死展開。一個四十出頭,卻一無是處的人。他的死亡,沒有人為他戴上黑紗,也沒有人給他買墓地,他順理成章地到了「死無葬身之地」。他不斷遇上熟悉的人,有的在新聞上見過,有的只有一面之緣,有的是他的「親人」。楊飛對於這些人的認知和他在世上的經歷,道出現實的真實與荒誕、生命的幸福和苦難,眼淚的豐富和寬廣。事實是比恨更絕望,比死更冷酷的存在。你有勇氣看這本書嗎?

從前,如果你看了《活著》,令你體會無論命運如何捉弄自己,也要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堅持不放棄;
如今,如果你看《第七天》,你會知道死亡並不是一切問題的解脫,有時候比活著還要……

若你喜歡《活著》,喜歡余華誇張諷刺的寫作手法,那你一定不能錯過《第七天》這本書。

曾麗娟老師

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鄧婉君老師18/19年度推介《漫畫超級提問力》

作者:谷原誠
索書號:177.1 8703
出版社:大牌出版 (封面﹕商務)
學習領域:通識教育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的人在發問時有以下習慣?
1. 負面問題: 逼對方陷入思考的問題
2. 無解問題: 對方沒有答案的問題
3. 反駁對方的回答: 提問卻又否定對方的回答
4. 單方面問過不停: 不等對方回答,只顧著發問
5. 誤導提問: 預設單一立場,誘導對方回答
6. 造成對方負擔的問題: 不考慮對方立場的提問
7. 刑警式提問: 連珠炮似地發問,令對方感到巨大壓力 

    以上的提問,正是不良提問的七種模式。如果以這七種模式來發問,你對他應該沒有什麼好感,不太想回答他吧?

    你有沒有發現,一些成功人士,除了講話演說吸引人外,他們往往懂得提出問題,令對方感到舒服、再進一步認真思考問題,更樂意一直作出回應? 其實關鍵在於他們懂得利用提問。

    從「提問」為自己爭取機會; 以「提問」從他人身上得到智慧。提出問題,好像是每個人都懂得的基本技能。但是,原來有效的提問,不單能獲得資訊這麼簡單!書中提出提問有六大力量,包括:順利獲得資訊、討人喜歡、誘導別人、培訓人才、善於討論和說服別人、自我控制。簡單而言,掌握提問的能力,就等於獲得「讓人生成功」的能力!

    書中提出不少有效的提問方法。例如想知道初次見面的對象興趣,提問就應以「問題的回力鏢」令對方對你產生好感,覺得「這個人會聽我說話」,從而樂意回答你的問題。要使對方保持愉快的心情繼續聊下去,就要好好把握談話的沸點,即是提出以下的話題: 有自信的話題、有興趣的話題、愉快的話題。因為這些都是能讓人正面思考、滿足自尊的話題,聊再多也不會令人煩厭。

    書中的主角是電視台的主播繪里紗,在新人時期集眾人期待於一身,數年過去後,人的氣與力每況愈下。為逆轉在電視台的過氣形象,繪里紗找到知名搞笑藝人有本宏,希望進行祕密培訓,重新贏得觀眾的掌聲與喜愛,而她終於明白關鍵在於能否懂得活用提問力!

    本書以漫畫作講解,簡明易懂,讓你輕易學懂如何活用提問力!

鄧婉君老師

2020年5月29日 星期五

談苡樂老師18/19年度推介《那年老師教曉我的事》

作者:周淑屏
索書號:855 7737
出版社:突破
學習領域:中國語文教育

    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這本書,名叫《那年老師教曉我的事》。顧名思義,就是作者記述她讀中學時期,與老師相處時的點點滴滴。當中有好幾件事都令到作者印象難忘,於是希望透過這本書,向她的老師,以及每一位老師致敬。

    其中有一件事令到作者非常難忘,就是當作者讀大學的時候,由於生活比較拮据,導致零用錢不足,連吃一頓飯都成問題。誰知道,作者的其中一位中學老師,非常同情作者的遭遇,甚至給了作者數千元作為日常開支。此舉令到作者非常感動,立志要用心讀書,回報幫助過她的老師。而這件事亦令到作者學懂要常存樂於助人的心,不應自私自利。

    各位同學,我相信每一位老師都會付出無限的心機,來教導大家。除了課本上的知識外,老師更會教導大家一些人生道理、正面價值觀等等。希望大家閱畢這本書之後,會更加留意身邊的老師為大家所做的一切,你們一定會獲益良多,甚至畢身受用。

談苡樂老師

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蕭淑君老師18/19年度推介《自從得了精神病,整個人都精神多了》

作者:阿Mi
索書號:415.95 7184
出版社:亮光文化
學習領域: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不少人對精神病患者都有點誤解,以為他們都有相近的行為,而且不太清楚如何與他們相處、如何關心他們。身為精神康復社工,阿Mi在Facebook上分享康復者的故事,大獲讚好。雖然每天要接觸不同的精神病康復者,阿Mi卻發現連他作為專業人士有時也並不真正了解他們。究竟精神病患者如何順利踏上康復之路? 這本書或許連作者亦未必有既定答案,但至少我們閱讀此書後,能破除對精神病患者一點誤解,多一點關懷及接納。

    書內將各類型的精神病患者統稱為Mi,全名Mental Illness,刻意設計成有點醜,因為在大眾眼中,精神病就是這樣。此書首部份先介紹了不同類型的精神病,例如焦慮症、抑鬱症及躁鬱症的分別。精神病演變到最後一站就是精神分裂,藥物濫用也是精神病的一種,作者在這裡就刻意釐清一般人對精神病患者的誤解。書中第二部份則結合了三十多個Mi的故事,例如有病人患上強迫症,每天會花兩個多小時洗手才覺自己潔淨,每月水費花上萬多元,家人和患者的關係因此非常惡劣。而作者則認為家人可多與患者溝通,對患者作出欣賞,減低患者內心的矛盾。

    最後第三部份則記載了一個個阿Mi從困難的康復路中站起來的故事,原來藥物的副作用、旁人的歧視、告訴或不告訴、家人的期望、覆診與吃藥及病情的反覆等都是阿Mi在精神穩定後,要面對一連串在復原中的障礙。

    本書作者以輕鬆簡單的故事呈現阿Mi人性的種種,附以精美生動的插圖,使這些故事可以傳得更遠,亦揚棄了社會上認為精神病等於「有問題」的想法,使更多人關注精神健康的重要。

蕭淑君老師

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有關暑期訂報計劃

明報、星島日報現接受暑期訂報計劃申請,各位老師/同學如有興趣,可自行到圖書館報名及繳費。如欲了解各報提供之版面及其他詳情,可留意圖書館/教員室壁報板及往圖書館查閱單張。

訂閱計劃截止日期為2020年6月9日(星期二),請各位準時前往圖書館登記及付費。

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吳玉蘭老師18/19年度推介《香港製造:我和我的南亞裔朋友》

作者:喬寶寶
索書號:546.59 2033
出版社:青森文化
學習領域:通識教育

    香港人不一定是華裔,黑人、白人、南亞人可不可以是香港人?同學還記得通識科其中一個範疇是今日香港嗎? 那麼誰是香港人?這涉及身份認同的討論,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從來深信眾多長期居於香港、乃至土生土長的少數族裔,都是「真・香港人」。假如香港早期沒有英國人、印度人、波斯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的貢獻,福利社會、公共建設、第三部門的發展,都會面目全非;假如近年沒有各種少數族裔填補經濟體系的基礎,整個香港經濟奇蹟,也會黯然失色。《香港製造》的主人公喬寶寶,正能讓我們、以及「他們」,從另一個角度,認識香港。

    和大眾一樣,認識喬寶寶,都是通過《殘酷一叮》。他很有觀眾緣,也很有香港人處世的練達。不過正如他在書中所述,他很愛香港,但是他的小兒子出生時即逢重病,一直在蘇格蘭治療,而他的印度藉妻子申請香港特區護照時被拒,不得不舉家移民蘇格蘭。這段經歷,會否讓同學反思對國籍、身份的理解? 身份認同是否應該共同建構? 無論持甚麼護照,哪個香港人不當喬寶寶一家是自己人?

    這本自傳,正是喬寶寶用自己的人生經歷,詮釋南亞裔對香港的認識。他說起自己對香港及香港人的認知,他用得最多的一個詞是「勤力」:他相信自己在香港的勤力奮鬥終會獲回報,但究竟這份精神在今日香港是否繼續存在? 他坦言儘管自己現在是印度裔、英國籍,但仍以「香港人」的身份自豪。這種情懷,同學可有體會? 喬寶寶問「我們(「香港製造」的南亞裔人)算不算香港人?」這問題,值得每一個香港人反思。

吳玉蘭老師

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吳玉蘭老師18/19年度推介《追蹤摩西的腳印》

作者:皮耶‧夏福
索書號:241 2005
出版:麥田出版 (封面﹕香港書城)
學習領域: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中國人歷來很重視歷史,父母往往從小就给孩子說歷史故事,從小學開始老師就會講歷史知識,但是基本上都是中國的。本書縱貫三千年的埃及、羅馬以及中古世紀各民族的歷史以及宗教知識,從耶穌誕生前的一千三百年左右,希伯來人在尼羅河三角洲西部過着安寧的日子,他們在那片美麗的歌珊地(Goshen)已經住了四百年。不過,到了公元前一三O四年,塞提一世(Sethi I)登基為法老王之後,埃及境内的希伯来人已經增加到數千名之多。在他看来,簡直就是王國的心腹大患,於是便有了將這些人貶為奴隸的想法。這時候,上帝决定讓摩西带領他們離開埃及,前往應許之地。然而,即使上帝施了許多神迹,埃及法老仍對摩西一行人緊追不捨。當他們逃亡至紅海時,前方已無路可逃,後面又有追兵。這時候,上帝顯示給摩西,命摩西舉起手中的杖,將紅海的水一分為二,讓希伯來人順利逃出……。

    本書是法國人為青少年編的一套歷史叢書,用生動的文字、豐富的插畫,介紹摩西的生平。敘述生動、豐富的插圖及百科全書式的插頁,使讀者有機會認識已經消失的古文明,實在值得細閱!

吳玉蘭老師

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吳柏霖老師18/19年度推介《等待,是一場操練》

作者:羅乃萱
索書號:244.9 6014
出版社:突破出版社
學習領域: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常八九,當陷入失意的低谷,往往都不易走出來。資深作家羅乃萱,她熱愛生命,嘗試透過文字寫作建立一道橋樑,打通人與自我,人與別人,人與上主之間的連繫。此書就由羅乃萱示範如何從負面的事情看出正面之處,發現平凡事物中有奇怪的、有趣的地方,再把不愉快的經歷化成美事。

    本書分成四個部分:

 一.這有什麼不好?
    思考一些人以為不好的事物,當中卻能看出正面之處;
 二.發掘腳下寶藏
    從生活最平凡的事中,看出有趣珍貴的地方;
 三.經歷過,才領悟
    過去的不快經歷,驀然回首,發現這是美麗的事;
 四.這一課,總要學
    學習擁抱人生中不如意不順心的事,從中有所得。

    人生總有不如意,但我們不必因而被困。閱畢此書後,你或許可以找到作者給你的一點提醒和鼓勵,收拾心情再轉過身來看到出路。

吳柏霖老師

2020年5月23日 星期六

李安淇老師18/19年度推介《撕掉勵志書》

作者︰李察.韋斯曼
索書號︰177.2 5494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封面﹕melodyliao)
學習領域︰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想改變生活,就要改變思維;抱持正念,就能活得更快樂;想像完美自我,自然會進步提升;像有錢人一樣思考,就能奇蹟致富。乍聽之下,這些想法都很合理。事實上,一般人很難持續抱持著快樂的想法;員工再怎樣想像自我完美,還是無法升遷;整天做發財夢的人也無法致富。

《撕掉勵志書》帶我們了解身體與大腦的驚人真相。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為大腦和身體的關係就像騎師和馬,認為是大腦決定身體運作,就像騎師控制馬的行為一樣。然而,哈佛大學哲學家詹姆斯徹底顛覆了傳統的概念,認為只要改變行為就能輕易改變想法和情緒。這本書旁徵博引大量有趣、甚至匪夷所思的心理學實驗。透過這些實驗,科學家發現,原來不只大腦會影響身體,身體也會影響大腦。這個簡單的觀念促成了一系列快速、簡單、有效的方法︰

「把東西推開(即表現出你不喜歡的樣子),會讓你不喜歡那樣東西。把東西拉近(即表現出喜歡的樣子),會讓你更喜歡它。下次遇到誘惑時,只要把它推開,慾望就消退了。」

「想要克服拖延症,就表現出你對該做的事情很感興趣,花點時間起個頭,你會突然覺得很想完成任務。」

「繃緊肌肉就能迅速提高意志力,握緊拳頭、收縮二頭肌、將拇指和食指壓在一起,或是手握一支筆。」

 這些方法都不需要改變思考方式,卻可以幫助我們變得更快樂、擺脫焦慮和憂鬱、解決拖延問題。現在,就從一個小改變開始吧!

李安淇老師

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

復課後歸還圖書、圖書館服務變更

1. 隨著學校復課,圖書館將於當日起恢復開放。
所有同學進入圖書館時應戴口罩、並以酒精搓手液潔手。

圖書館服務生恢復當值,請緊記前來協助處理工作。
由於復課後暫時只上課半天,午膳和放學時段當值暫時取消,歡迎放學後當席的組員於小息前來協助。

2. 請所有在停課前外借圖書的同學,緊記歸還圖書。
停課期間不會計算罰款,書籍歸還日期順延至復課當日,之後開始計算罰款。

(由於分批復課關係,中一中二同學的書籍歸還日期會繼續順延至他們復課當日。)

3. 為方便消毒圖書,復課後首星期將不設外借。
所有歸還書籍需靜置一星期、消毒後再重新上架。

4. 圖書館內需保持社交距離,故閱覽區座位將減少至十個、電腦區座位將設置隔板。
使用影印機時排隊亦請保持足夠距離。

5. 復課後次星期將恢復借書(3/6)。惟將於考試前一星期停止借書,復課後所有借出書籍需於24/6或之前歸還。

6. 圖書館將於考試期間盤點,未能開放。重新開放日期將盡快公佈。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李嘉慧老師18/19年度推介《戰火摧毀不了的童真》

作者:山本美香
索書號:542.23 2582
出版社:木馬文化
學習領域:通識教育

    小時候,無論聽見別人許願世界和平,還是看見新聞報導中國國慶日在天安門城樓放出萬隻象徵和平的白鴿,我都感到十分疑惑。世界都沒有打仗,為何人們還要不斷祈求世界和平呢?直到我漸漸長大,接受更多教育,留意多了世界時事,我才開始意識到這個世界並不和平。地球上某些角落每分每秒還是烽火連天,死傷無數。當我在圖書館看見《戰火摧毀不了的童真》這本書時,便立即想到「戰火」和「童真」並不能共存。再看看封面上兩個孩子天真爛漫的笑容,我便十分好奇為何作者會寫出這本書。戰爭明明是極度可怕,可以摧毀整個世界,為何摧毀不了童真?作者的資料搜證又從何而來?我不禁對此書產生了濃厚興趣,不得不看,以解心中疑惑。

    作者山本美香是一名戰地記者,她冒著生命危險,前往世界紛爭之地,穿上避彈衣、戴上頭盔,進入了戰場,實地採訪了受害者和軍人對戰爭的感受。又把一羣被世人遺忘,但切切實實地受難於戰爭中的人的故事一一揭露。她希望世人知道更多戰地真相,集結更多力量推動世界和平。山本美香的勇氣和抱負實在令人敬佩,可惜她在2012年採訪敘利亞內戰時,遭政府軍襲擊身亡,此書便是她留下的最後訊息。不過,我相信她的靈魂不會隨她的肉體逝去,而是透過書中的文字,傳播著世界和平的訊息,時刻提醒著世人不要忘記戰爭的禍害。作者無私的付出,甘願為世界和平犧牲,為世人帶來了反思的機會。反思戰爭的發生,反思戰爭的禍害,反思我們可以怎樣拯救無數無辜的戰爭受害者。

    此書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令我刻骨銘心,因為書中每一個章節都收錄了作者每到一個戰地的所見所聞。每個篇章都是以故事為本的,讀者彷彿隨著作者的腳步走到了戰地,感受著每個故事主角在戰爭中的痛苦。書中的第二章講及戰後的科索沃境內留下了很多未爆炸彈及地雷,人們每天都過著惶恐的生活。哪怕一顆地雷突然就在自己身邊爆破,剎那間便炸斷雙腿。書中的阿德姆因誤碰了地雷而痛失雙腿及右眼,每晚還要受「幻肢痛」(指患者感到被切斷的肢體仍在,且在該處發生疼痛) 的折磨而無法入睡。阿德姆雖然歷盡痛苦,但聽到醫生說日後可裝上義肢,繼續行走後,他就在絕望中看到一絲希望。

    此書還紀錄了「童兵」、患了心理創傷及努力與家人團聚的戰地兒童的故事。看到無辜的孩童不斷被野蠻的戰爭凌虐,真在教人非常痛心。幸好書中除了紀錄令人痛心不已的故事外,還展示了受害者勇於活過來的喜訊,好讓我們覺悟自己生於安穩的社會已是十分富足。平日的生活煩惱跟戰爭相比,實在微不足道。當自己遇到困難想放棄時,不妨想想此書中的主角們。在我們因小事想逃避這個世界時,請記住世界的另一處正受著戰爭的摧殘,但有一羣人正在絕望中努力生存。問題天天都多,積極面對,總比消極逃避來得有意義。最後,我希望同學能抽空閱讀此書,感受珍惜現有,活在當下的美好。

李嘉慧老師

2020年5月20日 星期三

梁慕雪老師18/19年度推介《就是愛手作2:一做就上手的普普藝術》

作者:徐潤靜
索書號:948.8 2835
出版社:果禾文化 (封面﹕讀冊)
學習領域:藝術教育

    「普普藝術」(pop art) 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藝術潮流。由於它運用普遍的題材、大眾化的技法創作作品,促進社會大眾的交流、拉近大眾的距離。它既是一種「大眾的」、「為了大眾的」、「透過大眾的」有趣體裁,亦是有效表現個體形象,凸顯個性的創作風格,因此深受大家喜愛,至今不衰。

    作者是一位韓籍藝術家,她致力在韓國向普羅大眾推廣普普藝術。書中有大量的例子,教大家如何把自己的肖像、寵物、名字等,以普普藝術的風格再現於畫布、手機殼、布袋、徽章、鐘面、文具等生活用品上。讀者只需按步驟的指引,採用作者提示的用色,便能巧妙運用亮面和暗面的對比,創作出具有版畫風格的普普藝術畫,訂製個人化小物。這樣自家製手作藝術品,定會增加自己對藝術的興趣,更喜愛學習。

梁慕雪老師

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梁錦貞老師18/19年度推介《用對力量走向對的道路》

作者:林智程
索書號:192.1 4482
出版社:非凡出版 (封面﹕香港書城)
學習領域: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人的命運在於自己的選擇,對自己的認識及定位,發揮潛能及實現目標,決定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獨特位置。這本書《用對力量走向對的道路》幫助讀者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藉著探討人的行為及思想,幫助讀者發揮潛能、擬定目標,凝聚繼續向前的力量,從而提升個人成長及發展。

這本書經過作者細心的安排,撰寫了廣泛的短篇故事。不但情節豐富,而且蘊藏著人生哲理及信念。從那篇〈有對的目標,才有努力的方向〉的故事,讓讀者明白貝爾巴夫是個智者。表面上看他說了一個謊言,其實給了隊員目標,讓隊員有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那篇〈有合適的目標,才能有對的方法〉的故事,讓讀者明白在人生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明確目標,為了實現而不懈努力。那篇〈正視自己,要充分的相信自己〉的故事讓人反思,自信的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實現目標。當你滿懷信心地對自己說:「我一定能夠成功!」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使可能成為實現,說明「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的道理。只要你對自己有信心,任何困難都可以解決。那篇〈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故事讓人反思,人生中難免面對許多的困難,有些人選擇了逃避,選擇一條平坦的大道,但那些人總覺得目的地很遙遠;然而積極面對困難的人會選擇克服困難,經歷了困難的人,明白想要獲得成功就得要有戰勝困難挫折的勇氣和信心。逆境,促使人奮發向上的動力,是鍛練一個人意志的火爐,須常存積極面對的心態克服逆境。

人生中想擁有快樂而充實的生活,取決於一個人秉持着積極的生活態度。這本書內容充實並鼓勵讀者多加思考,發揮潛能及實現目標。不論是堅持信念或達成目標,要是認真地去完成,不問結果勇敢向前,當到了終點,回頭再看那漫長路,總會發現只要憑着信念堅持到底,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希望同學多閱讀這本書從中有所領悟。

梁錦貞老師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劉德朗老師18/19年度推介《天路歷程》

作者:本仁約翰
索書號:873.57 1584
出版社:波希米亞文化 (封面﹕商務)
學習領域: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除了聖經及教科書之外,很少書會吸引我看兩遍的,但這本《天路歷程》卻是例外。記得我讀中學的時候,老師跟我說,最值得看的書是《聖經》,僅次的就是《天路歷程》。因此,我在讀書的時候看過一遍,在當老師之後又看過一邊,領受果然有所不同!

    我們每一個人,無論你是否基督徒,也是在行走一條屬於你自己的道路。然而,我們每踏一步,都在影響我們將來的結局—不論是今世或永世的。書中的主角得知自己所處的故鄉將要滅亡,便起來逃命。他在路上遇到不同的人,有「誠實」、「儆醒」、「仁慈」;又有「固執」、「狂妄」、「自欺」、「傲慢」……這些正是人性中不同的美德和弱點,在筆者底下,全都變成活生生的人物,與主角在天路上相遇。

    同學們,你願意跟書中的主角一起走上這條屬天、通往永生的道路嗎?邀請你們跟我一起閲讀這本由本仁約翰所寫的《天路歷程》。

劉德朗老師

2020年5月17日 星期日

高雅君老師18/19年度推介《生命從臭襪子的細菌開始》

作者:楊.保羅.舒滕
索書號:362 9205
出版社:小麥田出版 (封面﹕博客來)
學習領域:科學教育

    同學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是從哪裡來的?宇宙是怎麼生成的?新物種是怎麼出現?這些問題不同學者,不同宗教背景,就連不同的科學家也有不同的答案。到現在,大眾對這些問題都沒有共識,任何一方也沒有足夠的證據去證明任何理論。

    對於人類的起源,不同人有不同說法。科學家達爾文也有自己的說法。達爾文認為所有生物都是來自共同祖先,經過長年累月的演化,才出現不同的生物和我們。這地球最初的生命可能是一粒單細胞生物,然後經過長時間的演化,這顆細胞進化成不同的生物。原來,我們和蟑螂都是來自共同的祖先。

    這本書簡單地介紹了進化論如何去解釋生命的誕生,人類的歷史。由空無一物的宇宙到堪稱結構完美的人類,當中是發生什麼事呢?達爾文是怎樣去解釋呢?這本書會一一娓娓道來。這本書透過精簡的提問與有趣的插圖,把這些複雜的理論簡易地呈現。生物科提及到的演化學概念,有些同學可能很有興趣,這本書可以讓這些同學更深入地了解。聽得一頭霧水的同學,也可以從中找到不同的例子和應用,幫助你們理解。

    學海無涯,上課可涉獵到的不多,但其實當中有許多都是耐人尋味,要靠同學們從不同渠道去認識更多。身為小小科學家的我們,讀這本書時,也可憑着自己的獨立思維和判斷去思考這些文字是否屬實及合理。不斷尋求真相,追求可信的理據,不是科學最有趣的地方嗎?

高雅君老師

2020年5月16日 星期六

姚偉新老師18/19年度推介《人情物理楊振寧》

作者:葉中敏
索書號:330.99 4458
出版社:中文大學
學習領域:科學教育

    這本傳記以楊教授的經歷、事蹟以及時代背景為主,回顧他在動盪不安的年代求取知識的決心及奮鬥。楊教授生於1922年10月1日,4歲時母親開始教他識字,一年多的時間他已學了3千個字。

    楊振寧教授為第一位取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這本傳記以楊教授的經歷、事蹟以及他的時代背景為主。此書由他的父母說起,詳述他的成長,求學、研究及得獎經過。除獲諾貝爾獎外,也談及他在科學界的其他成就,和他對中國的科學研究及教育發展的貢獻。

    書中也記述了一些他鮮為人知的生活軼事,增加了本書的趣味性。他在小學三年班的時候數學成績出眾,被同學稱為「大頭」、「科學頭」。他在讀中學時期曾因考試偷看書本而被罰。他的動手能力是不行的,在實驗室一不小心,東磕西碰,就會弄出亂子,在當時他任教的大學中流傳了句笑話,「哪裡發生爆炸,哪裡就一定有楊振寧。」

    楊振寧是舉世知名的物理學家,1956年與李政道教授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即在弱相互作用左右並不對稱。經實驗證明,打破「宇稱守恆」定律,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為華人首獲此殊榮。

    從書中你可體會楊教授之勤奮好學,刻苦研究之精神,亦有細說楊教授做人處事之道,值得年青人效法,是一本特別適合學生閱讀的勵志讀物。

姚偉新老師

2020年5月15日 星期五

韓惠好老師18/19年度推介《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作者: 慕顏歌
索書號: 192.1 4401
出版社: 采實文化
學習領域: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你喜歡「善良」這個詞語嗎?

    「善良」本是一個褒義詞,但世上往往有不同的事情令人開始害怕當一個善良的人,擔心善良為他們帶來禍害。作者慕顏歌用這本書教導讀者,需要思考的問題並不是「應否當一個善良的人」,而應是「何謂善良」。

    如果你正因為「善良」而感到困惑,那你必須細讀書中探討的三十六個道理。每一個道理都經過詳細的分析,加上讓人思考的例子,逐步解答讓每個善良的人都感到糾結的疑問。作者用這本書告訴讀者,「善良」並不應該是成為逼自己妥協的理由。為了迎合世界所說的「善良」,多少人選擇委屈自己,結果即使得到「善良」的美名,卻猶如被扣上枷鎖般感到痛苦無力。「一直努力成全別人,卻忘記了最應該成全的人是自己。」相信很多人都一樣,讀到這一句的時候有種當頭棒喝的感覺。世上並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法,往往總會遇到一些必須作出選擇的情況。一直默默為人著想的你,或許經常選擇犧牲自己去成全別人。久而久之身邊的人都習慣了你的善意,忽略了你的感受,甚至將你的忍讓視為理所當然。在此必須先申明,對別人有著善意絕對是優點,但一味的妥協並非真正的善良。為幫助別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非但令自己難過,更只會令對方養成依賴,無法成長。那你認為,這種所謂的「善良」真的有意義嗎?在這一個課題裡,作者用身邊人的經歷告訴讀者,在為人著想的同時,也別忘了為自己著想。書裡另一個有趣的討論正正在於社會對「善良」的錯認。在這個科技發達的社會,人們隨時隨地都能通過網上平台發表自己的意見,而在這種討論中往往會出現一個難以被察覺的奇怪現象─不體諒弱者是代表不夠善良。作者直接拋出一個問題:「什麼時候善良變成了不用講道理的擋箭牌?」現在的社會裡聽到太多「無心之失」或「為世所逼」等等的理由,輕易把本來做錯了的一方塑造成弱者,認為大家應該以慈悲包容他們的過錯,將「講道理」的人變成「不夠善良」甚至「冷血」的一方。其實只要仔細一想,那些選擇包容的人大多只是高舉著「弱即是有理」的旗號,而他們口中的「善良」不過是不負責任的善良而已。真正的善良需要的並非盲目的包容,而是既能理解難處,同時能辨別是非的智慧。

    「善良」是一門高深的學問,然而大家總會不小心忽略「何謂善良」這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善良的錯認經常為我們造成煩惱,甚至令自己感到難受。但,不管世界對你有怎樣的批評,請不要討厭你的善良。學習成為一個既有力量且善良的人,將善良由大眾要求變為一種個人選擇。相信這本書所寫的三十六個道理必會令你獲益良多,書中的文字亦會成為你迷茫時的一種鼓勵。讓這本書作你成長的一課,願你的善良能帶著鋒芒。

韓惠好老師


2020年5月14日 星期四

何美的老師18/19年度推介《特級校對陳家廚坊:回家吃飯》

作者:陳紀臨、方曉嵐
索書號:427.11 7527
出版社:萬里機構‧飲食天地出版社 
學習領域:科技教育     

城市人每天辛勤工作,黃昏放工後,總想回家與家人共聚吃頓晚飯。菜式是否豐富是不重要的,重視的是,家人在飯桌上的溝通,邊吃邊分享日間在外的見聞,遇到的人和事,而不是各自低頭撥弄手機。

本書編註者是香港第一代食神「特級校對」陳夢因先生的兒子及媳婦。陳夢因先生是《食經》的編註筆者,他的兒子也編有五本《陳家廚坊》食譜。《回家吃飯》是第六本食譜,所介紹的全是一些普通家常菜,鹹蛋蒸肉餅、洋蔥豬扒、麻婆豆腐、鮮茄肉醬意粉、粟米魚肚羹,皆是平凡而實際之味,調味不加味精和雞粉,所有食材和配料很容易買到,做法簡易。只要依足做法,就一定能做出美味可口的菜式,三菜一湯便輕易上檯了。

兩位作者寫的不只是食譜,還有人文風情,食材故事,烹調心得。你會感到編者對飲食文化的尊重,對烹飪之道的認真。希望這本食譜可以讓同學對家常菜式產生興趣,這些都是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課題,使他們能提升學習動機。

何美的老師


2020年5月13日 星期三

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馮曉靜老師18/19年度推介《小日常的哲學》

作者:好青年荼毒室
索書號:107 4584
出版社:天窗出版社
學習領域:通識教育

同學們,你們認識李小龍和黃子華嗎?前者是曾風靡全球的武打巨星,後者則是香港著名的「棟篤笑」演員。他們二人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他們二人皆於大學主修哲學。故從他們 的訪談中,不乏別具哲理的「金句」。說起哲學,相信不少同學也認為這是遙不可及和高深的學問,與自己的生活扯不上半點關係,甚至認為哲學是高深莫測的文字遊戲,只讓「有識之士」們高談闊論一番。

然而,這只是社會對哲學的刻板印象。哲學其實「無處不在」,諸如為甚麼我們會穿衣、如何穿衣;為甚麼我們愛旅行、如何旅行;為甚麼我們愛打機、如何打機等。哲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小日常的哲學》便談及日常生活上各個範疇與哲學的關係。

你有想過我們為何要穿衣嗎?你又會在甚麼時候刻意打扮一番?書中提及我們穿衣,除了是為保暖或防護等功能性原因外,有時是純粹想打扮一下,甚至是用以象徵自己的身份地位。從人類穿衣的以上三種理由,反映穿衣不只為功能上的需要,而身體是別人認識自己的必要的橋樑。故不難明白,街上林立了不少的時裝店,人們悉心為自己添置新衣,只為把自己塑造成他人目光下的形象。

你又曾想過人們聽演唱會的目的是甚麼?是純粹享受音樂嗎?那為何觀眾或樂迷們都愛在演唱會上揮動螢光棒、手舞足蹈,甚至呼叫呢?書中提及「人是有情感而需要抒發的生物」,所以樂迷們觀看演唱會時會呼叫、揮動螢光等,也是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對音樂或偶像的喜愛及支持,而這正正是儒家所論及的「禮」呢!

閱讀這本書前,我也不曾想過我們日常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行為背後,其實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動機。這引發了我在日常生活上的思考,更發現只要我們多思考、多提問,知識是無處不在,哲學更是觸手可及。說不定只要我們多發掘哲學的有趣之處,尋根究底,便能如李小龍和黃子華一樣,經常能口出「名言」呢!
                                                         
馮曉靜老師


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方老師18/19年度推介﹕《古書堂事件手帖》




古書堂事件手帖》 (一至七集)
作者﹕三上延
出版﹕台北角川
(索書號861.57 1212)

一本書,從來就不只是一本書。每本舊書都會留下痕跡,載滿主人的回憶。
於是這個有如《神探伽里略》的舊書店解謎故事就開始了。

一開始就是一個「不能讀書」的男主角,拿著外婆遺下的書找舊書店賣掉。
女主角內向害羞、但一談起書就像變了另一人,因為父親離世而接任舊書店店長。女主角看著舊書,就解開了男主角外婆不為人知的過去。男主角「不能讀書」的原因,同時明瞭。

男主角留在書店打工努力克服「不能讀書」的障礙。女主角積極地為其他人解決有關舊書的大小疑難,自己的過去亦逐漸揭露。女主角的媽媽早就離家出走,令女主角要獨立苦撐書店,稍後回到日本,卻又成為女兒的勁敵。家中收藏的舊書,更幾乎為女主角招來殺身之禍。直到大結局,兩位主角和女主角媽媽的大對決,過程非常緊湊,但又不失情理之中,伏線的安排都很合理。兩位主角積極正面面對種種困難,從不放棄,最後成功解決難題,亦得到了女主角媽媽的認同。

除了全套小說外,圖書館也有漫畫集,都很受歡迎。先前日本開拍電影版,男主角是野村周平、女主角是得過不少獎項的新星黑木華,由她演繹這個背負過去、思想有深度的角色,相信游刃有餘。電影於前年11月日本上畫,但沒有在香港上畫,實在可惜。否則我們就可以和其他喜愛這套小說的同學一起去觀賞啦。


2020年5月10日 星期日

蔡偉業老師18/19年度推介《原來孔子》

作者﹕陳永明
出版社:中華書局
學習領域﹕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說起孔子,大家都會說他是「聖人」、「思想家」、「教育家(萬世師表)」……你或者會話他這樣傑出又「高大上」的成功人物,我都不會有他這樣高的成就,與我何干? 但是如果你這樣想,你就肯定是誤解了他。

    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不認識他,又真是說不過去。因為現時孔子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日益提升,世界多處不斷開設「孔子學院」。而且在今時今日的課程中,你或多或少都會學過,或者聽過他的名言語錄。例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實孔子的想法並不陳舊老土,只要你細心品味一下,會發現它是歷久常新的。不過對我來說,他的一生,好有「溫度」,絕對不是嚴肅硬綁綁的說教,實在值得大家體會。

    他的一生十分窮困潦到,可謂一個十足的「LOSER」。雖然他懷才不遇,但始終堅持正道原則,積極學習,沒有怨天尤人。大家都知他最大的成就是教育,有弟子三千,你估他最欣賞的是誰? 是最聰明的子貢? 是跟他最久的子路? 還是最有成就的冉求? 都不是,反而是一個比他更窮的露宿者「顏回」,他認為顏回最可貴的是「貧而無怨」。試想你是否經常覺得很多事及不上人,沒有自信? 甚至有點似周遭的一些「憤青」,對身邊的事總是看不順眼,認為香港不好,年青人缺乏上流機會,又買不到樓,上不了車,怨氣沖天。

    但你對照「真實」的孔子,這些問題只是「濕濕碎」罷了。他身處「亂世」,處境比今日世界好不了多少。當人人都好似條「咸魚」般生活的時候,但他依然堅持理想、勇往直前。而且當他遭到人家打壓、蔑視時,仍能常存盼望。想起他,就覺得自己不必妄自菲薄,應該盡力而為,不要怨天尤人。

    這個既有「溫度」,又相當「貼地」的長者,有很多故事值得跟大家分享。我誠意推介你看《原來孔子》,希望你也能從中認識「真正」的孔子,能夠在他身上重新得力。

蔡偉業老師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

錢偉賢老師18/19年度推介《每10秒鐘一個幸福》

作者:何權峰
索書號:192.1 2142
出版:萬寶國際出版 (封面﹕香港書城)
學習領域: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一本好書會令你愛不釋手,想一氣呵成讀完才感暢快。一本好書會令你再三回味,讀完一遍又一遍。一本好書會令你對生活及生命有所反省,從而活得更好及更積極。《每10秒鐘一個幸福》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每頁的一個短篇都能令讀者在生活上、人生態度上作出深刻的思考,短短七八行的文字就能把一些看似理所當然,但實際是負面及消極的想法點出,發出提醒,令讀者先從心裏出發,再付諸行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幸福。

    先看作者在書序中所寫,便能理解這本書能為讀者所帶來的是甚麼:

當你沉陷困頓時,
它給你一點即通的開竅;
當你悲傷絕望時,
它給你一個振奮的鼓舞;
當你迷失方向時,
它給你一盞指引的明燈;
當你得意忘形時,
它給你一面自省的鏡子。

    只要10秒的時間,你就可以領悟一些人生道理,一些能令你終生受用的道理。何不翻開這本書,看看它是否真有這樣的能耐?   

錢偉賢老師


2020年5月8日 星期五

陳詠欣老師18/19年度推介《解憂說話術》

作者:小澤竹俊
索書號:177.1 9382
出版社:遠流出版
學習領域:通識教育

早前在香港熱播的劇集《BB來了》,劇中講述新生嬰兒來到家庭,家人都爭著照顧與陪伴,後因不同的育兒心得而引發世代間的磨擦。縱然是這樣,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人們對小生命來臨一刻的重視。但生命總有完結的一天,當人走到生命的最後階段時,又有多少人爭著要照顧與陪伴呢?即使有心陪伴,又該如何在這段期間與臨終者相處,從而令他能積極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一位安寧療護,即照顧臨終患者、協助被判定無法再接受積極治療的癌末病人及其家屬,減緩他們生理與心理上的痛苦的醫護人員。

在分享安慰受痛苦的人的技巧前,你得問問自己,當你感到痛苦時,會怎麼做呢?有些人可能會讓自己盡量不去想,或是做些開心的事,讓自己忘記痛苦,或者可能向外求援也說不定。不管是別人或自己,生活中總有各式各樣的痛苦,面對陷入痛苦的人,你會怎樣安慰對方呢?是請他「加油」、「不要難過了」、「明天會更好」?又或者乾脆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讓時間治療一切?我們在學校的課堂中通常都是教你如何積極面對人生,但卻較少提及如何安慰受痛苦的人,究竟我們可如何協助身邊人積極面對所身處的痛苦?

本書的作者分享了他陪伴和開解末期病患者的經驗與技巧,他認為人可以在絕望裡找到希望,有超越痛苦的力量,重點是我們如何為別人「解憂」。他認為減緩痛苦的方法是縮小「現實」與「期望」的差距,讓痛苦的人願意坦誠他的痛苦,我們要成為「理解的人」比「理解」更重要,運用「反覆」、「等待」、「提問」的說話技巧,在面對無法回答的提問,保持沉默也無妨。在書中也討論了如何告知孩子死亡的方法,這些技巧將會在書中一一呈現。

事實上,這些安慰與陪伴的技巧不只應用在末期病患身上,我們所身處的社會,到處充斥着各種的痛苦,無論是正活躍於職場的年輕人,或是為父母照顧問題而煩惱的四、五十歲中生代,抑或是對未來感到不安的活躍銀髮族等,都面對著不同種類的痛苦。作者認為人即使深陷極大的痛苦中,還是有可能找到心靈上的平靜,獲得幸福。當陷入痛苦時,人會被這些健康時錯過的種種一一衝擊,使人開始思考自己過去的生活意義,又開始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就算心理上體力已衰退,眼神卻能充滿光輝而語言充滿力量。痛苦絕非只為人生帶來負面影響,有些東西,必須透過痛苦才會發現。這本書教你如何安撫他人與自己,即使痛苦也能得到幸福與力量。

陳詠欣老師


2020年5月7日 星期四

陳詩韻老師18/19年度推介《Think happy to stay happy》

Author: Becca Anderson
Publisher: Mango Publishing Group
Library Code: 158 AND 
Key Learning Area: General English Education

Life is short. Only you can truly control your choices and choosing happiness is the best way to achieve being the best that you can be. In this book, there are fifty 1-page short chapters with power thoughts and insightful quotes introducing short and easy tips to help you learn how to be happy.

Tip 1:
Charlie Chaplin once said, ‘A day without laughter is a day wasted’. Laughter triggers happiness and it can enhance immune system, boost energy, relieve physical and emotional pain and even reduce stress. So to live longer, we should let our lives be filled with laughter every day!

Tip 2:
‘Your greatness is not what you have, it’s what you give’.

We can do little things for others, e.g. holding a door open to let someone go before you. Apart from helping others, sometimes help is needed by someone around you, like your parents, your friends, your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Take the high road and let them experience that loving feeling and help lift their spirits as well as yours!

Tip 3:
‘You are magic. Don’t ever apologize for the fire in you’. We definitely face failures and setbacks from time to time. Treat these experiences as opportunities for growth and learning. If everything was easy, the important things would not hold so much meaning to us. Embrace all the failures and setbacks. Life is happening for you, not to you!

In this book, there are a lot more inspiring tips for you to learn to be happy! Let’s be a happy camper starting from today!

Miss Chan Sze Wan


2020年5月6日 星期三

陳麗明老師18/19年度推介《沉思錄:一念之間改變人生》

作者:馬可‧奧理略
索書號:192.8 8780
出版社:人類智庫 (封面﹕商務)
學習領域:藝術教育

    馬可‧奧理略被稱為西方的「哲學家皇帝」,亦是最具智慧的人物,他所寫的《沉思錄》是被許多領導人視為心靈的藥方,能夠幫助讀者對生命的反思。而這本精選編輯,更適合年輕朋友閱讀。同學需安靜下來細心閱讀這本書,讓我們一同學習他的人生智慧,令自己看得更高更遠。這本書編輯了《沉思錄》 的五十個智慧語錄,並加上五十個勵志動人的故事。深具啟發性的心靈故事,讓同學們當面臨自己的生活、前程、人際關係和家庭壓力的時候,能夠找到自己的心靈對話,增強抗壓能力,重新出發找到自己的人生。

    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往往都不是一帆風順,特別青少年時期,容易經歷懵懵懂懂的日子,每天渾渾噩噩的過,不知未來的方向。除依靠師長、朋友、家人對自己的信心和鼓勵外,閲讀一些正面的心靈書籍,同學們能獲得強大的力量和支持,改變自己為人處事的態度,推動自己向前邁進。

    如果您現在正為人生感到徬徨迷惘,或正遭受挫折、考驗,感到生活難行,不妨安靜心靈閲讀這本好書《沉思錄:一念之間改變人生》讓大家重新定位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用心思考人生的真諦,從而改變自己,邁向更美麗的將來。

陳麗明老師


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陳家勝老師18/19年度推介《最衰者生存》

作者:莫艾倫、普林斯
索書號:415.155 8007
出版社:天下遠見
學習領域:科學教育

    大家有沒有曾經想過,為何人類會有這麼多種遺傳病?我提出這問題是希望大家思考,古時沒有完善的醫療支援時,患有嚴重遺傳病的人如何生存繁殖,將基因遺傳給後代?這本書或許能給你答案,我先舉一例拋磚引玉,其餘的交由大家自行發掘。

    當我談及糖尿病時,可能大家會想到毫無節制的飲食會使人患上糖尿病,但其實現今不少歐裔人是患上先天性糖尿病的。理解進化論的同學會明白,當一個性狀,在這個例子即是糖尿病,令該生物具生存優勢時,會令他們更多機會繁殖,並將基因遺傳給後代。換言之,糖尿病基因在歷史上必定曾經協助人類生存。原來歷史上歐洲曾經有過一段「小冰河時期」,而血液中的高血糖能發揮抗凍劑的功能,加上高血糖會利尿,兩種效應均能減少體內水分凝結成冰晶而傷害組織的可能。結果,能在冰河時期存活下來的人都具有這個讓血糖升高的基因,一直遺傳給現代人。這個基因至今仍能幫助北歐人對抗嚴冬,但對於已經生活在和暖地區,而且經常進食高糖分食物的人們來說,這個基因已經不合時宜了。但即使這個基因為現代的患者帶來很多煎熬,但他們應當感恩它曾經存在過,否則他們的祖先一早已在寒冬中身亡了。

    其他的例子還包括一種讓身體保留鐵質的遺傳病、非裔人膽固醇過高的原因和患有蠶豆症的優勢。而最後還解釋了為何雙胞胎都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外表;以及後天對基因的改變。這些知識至今仍不斷改變我們的醫療觀念,例如部份醫生會重新採用放血療法、以及讓膽固醇過高的病人多曬太陽,便能不藥而癒。

    最後,這本書看的不只是人類,還有整個生態系,包括動植物、細菌、原生生物和不被界定為生物的病毒,他們與人之間的互動催發出現今我們的特性。作為生物老師,我強烈向大家推薦這本書,它是近年來令我十分著迷的書之一。

陳家勝老師


2020年5月4日 星期一

陳志華副校長18/19年度推介《KEEP RUNNING 國民MC劉在錫的跑跑人生路》

作者:金晟載、蔡秉玲
索書號:783.28 7248
出版社:尖端
學習領域: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大家知不知道劉在錫是何人?大家知不知道RUNNING MAN是甚麼節目?劉在錫便是RUNNING MAN節目主持人之一。他在節目中生動活潑,積極投入。大家一定以為他的事業十分順利。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他年幼時已有表演的天分,一直希望成為諧星。可惜,父母並非有相同的想法,只希望他唸政治外交官或市場經營等。在該書第62頁中有一句:「周旋在自己的夢想和父母的期待裡,在錫感到徬徨失措。」最後,他只好跟從父母的心願,投考首爾大學的經營系。可惜,不知是天意弄人或上天憐憫,他投考不成功,最終入讀首爾藝術大學。當然,父母大力反對,劉在錫用盡不少唇舌才能說服他們,支持他的決定。

大學畢業後,他努力爭取演出機會,盼望在螢幕前一展所長。可惜,當他面對鏡頭時,十分緊張。表演也大大失色。結果,其他演員、場務和導演等人也斥責他,連累大家的表演。他也被後輩慢慢超越,心感不樂。在該書第93頁中有一句:「本來有信心可以讓所有人因為我的搞笑而開心,可是我錯把自滿當成自信了嗎?不僅搞笑點子被否定,在鏡頭前也只會緊張發抖。」他更一度放棄,後來有朋友鼓勵,不分晝夜地練習,最終的表演十分成功。在此之後,他找回自信,繼續努力,咬緊牙關去克服鏡頭恐懼症。

他不斷付出後,終憑以蚱蜢頭套進行訪問藝人,慢慢得到觀眾的認同,更上了人氣節目TALK BOX,漸成為影視界紅人。在該書第166頁有幾句值得大家深思:「在錫是經歷過了很長一段名不見經傳時期的諧星。他曾望著所向無敵的同期們,然後對自己無止盡的落魄模樣感到疲累而差點放棄自己的夢想。不過,他終究無法放棄想讓人開心愉快的夢想,所以再次下決心並且不斷的努力,最後,他抓住了機會。他一天一天用盡全力以更愉悅的歡笑帶給眾人幸福,這個挑戰永不會停止。」

努力是十分重要。同學們的夢想是甚麼?大家也要付出,以堅毅回應挑戰,以積極回應難關。今天,你或會有小小困難要面對;明天,你或會取得美好的成果。永不放棄是不少人的口頭襌,但真正實行才是重要。大家要向前望,不要退避,勇敢解難,一定會踏上成功的道路。

陳志華副校長


2020年5月3日 星期日

翟偉強老師18/19年度推介《會飛的書包》

作者:孫書恩
索書號:855 1256
出版社:大塊文化
學習領域:中國語文教育

在香港讀書學習,箇中的苦與樂,相信同學們都有切身感受,不知道大家對於現在每天都度過和經歷的校園學習生活有甚麼評價呢?喜愛?厭惡?興奮?無奈?滿足?不甘?那麼,大家又有沒有想像過離港到外地進修、遊學,甚至當交換生呢?

《會飛的書包》這本書由十位台灣大學生共同撰寫,把他們到不同國家或地方,包括芬蘭、瑞典、美國、奧地利等,當交流生時所見所聞,以及親身經歷,都記錄下來,讓有興趣到國外留學的讀者們可以從比較輕鬆的方式,一探究竟。其中更有人提及到香港讀書的情況,讓我們都能從其他地方人士所目睹的,檢視香港讀書及生活情形,於他們眼中跟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的有甚麼差異。

而書中關於瑞典的學習生活十分有趣,那是當地大學生考試的安排。瑞典大學生不時會在專用的教室裡進行考試,那裏的桌子比一張全開紙張還要大,桌子之間的距離更有約100cm,個人空間十分充裕;而考卷時間都很長,可能到三至五個小時,所以考生是可以帶食物進場,一邊吃一邊考;另外由於場地鋪有地毯,有些考生甚至脫鞋子,舒舒服服地應考…… 這些都跟我們香港的情況大大不同呢!

同學們,假如大家都有想過到國外留學,又或者你還沒有想過要離港讀書,都不妨看看《會飛的書包》,相信你能從中得到一些想法和念頭。

翟偉強老師


2020年5月2日 星期六

黃慧老師18/19年度推介《只要好好過日子》

作者:阿飛
出版社:精誠資訊 (封面﹕博客來)
索書號:192.1 8201
學習領域:中國語文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你最常跟自己說的話是什麼 ? 會是以下幾句嗎 ?

「為甚麼別人都做得比我好 ? 」
「我真的想做得更好,但……我做不到…… 」
「我是註定做不好的了……」

根據心理學的「自我實現理論」,負面的想法會造就負面的結果,例如: 如果你認為自己不論做什麼都不會考到好成績,你就不會在測考前認真地溫習,成績自然也就考不好,最終強化了自己「什麼都做不好」的想法。在這種惡性循環下,也許你就習慣了接受自己「做什麼都不好」這種情況,也就不會再想努力了。

事實上,正面的想法對一個人的成功有很大的影響。在《只要好好過日子》這本書中,作者阿飛在交友、個人成長、戀愛、待人處事等各方面都提供了積極的思考點,讓我們透過改變負面想法來變得快樂一點,也讓我們重新體會什麼是「成功」、如何得到「成功」。

    人生苦短,與其受負面思想牽絆,不如看看這本蟬聯誠品書店心理勵志榜30週的好書,積極吸收正能量、讓自己快樂起來吧 !

黃慧老師


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區美嬌老師18/19推介《聽到生命的精彩》

作者:鄺頌安
索書號:245.2 0783
出版社:突破出版社
學習領域: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我們用不同的感官來認識這個五光十色的世界,有用眼睛看不盡的風景,有用耳朵聽不盡的娓娓之聲,舌頭的味蕾叫我們能享受各種美味佳餚,皮膚的觸覺叫我們能知冷暖,這一切一切都要感謝上天對我們的眷顧!

     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是被它的書名吸引的!怎麼生命的精彩之處是能聽得到的呢?作者安仔自出娘胎不久便患有深近視,大學畢業後,已失去大部分視力還患上青光眼。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他積極投入社會,出書並主持網上電視臺,和一般人沒有甚麼分別。

     書中其中一篇散文講述他如何找到補習這份工作的過程,真是叫人感動。視障表面上是一種障礙,一種限制,可是安仔卻能好好運用另外的四種感官,內心就顯得格外澄明,非常感性!閱讀這本書一定能令你在黑暗中見光明,在有限中創無限。

區美嬌老師


圖書館與桌上遊戲學會節目表

除了圖書館,還有廉宜好去處